TOP30名校
申请体验
高端本科留学
高端本转留学
高端研究生留学
语言提升
背景提升
国内/海外名企实习
国内/海外名校科研
明德学堂

彰明德行 教育立人
扫一扫咨询
早申放榜已经结束,对于ED未下车的同学来说,现在正是最关键的时候。
大家需要赶紧收拾好心情,进行文书和申请材料方面的优化,有针对性的调整选校,为RD申请做好充足准备!
所以小藤特意请来了今年成功帮助学生REA申请到耶鲁大学的明德导师,为大家剖析耶鲁案例的2年申请规划,并揭秘藤校筛选申请者的“潜规则”!
今天我们来重点分享耶鲁大学的录取案例。
耶鲁大学今年的早申录取率,和往年基本持平,大约在10%。今年录取中国大陆学生14人。
首先我们简短地介绍一下耶鲁大学,在今年的US.News美国大学排名第5,八所常春藤之一,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大藤”。
因为它相对于其他有些藤校而言,对于录取中国学生的人数会更少一些,难度也会更高一些。
重视学术能力≠“分控”
果断放弃SAT
关于耶鲁大学的办学理念,它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以及探索人生真理的态度。
同时,它也是非常强调research的大学,在学校官网上和线上招生官分享会上,都重点强调了耶鲁的本科教育是research和Liberal Arts齐头并进的。
因此,耶鲁非常看重学生的学术能力,学生学术能力的高低是能否被录取的一个关键因素。
学术能力首先体现在学生平时9-12年级的GPA上,这是最能反映学生学习能力的部分;其次还体现在学术活动的部分。
学生需要通过平时成绩和学术活动,去展现自己有深入探究和思考的能力。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T同学的基本情况。
T同学来自国际高中,TA的成绩是非常优秀的,一直到我们提交申请时,TA的成绩始终保持在年级前三。
T同学的托福成绩110+,SAT有考过一次,但分数不太理想,所以最终申请时没有提交SAT成绩。
T同学个人其实是有一点抗拒考标化的,TA觉得本来因为疫情也不太好报名,也不太想去死磕标化。
当时我经过评估之后也认为,今年大部分学校都是采取Test optional政策,如果T同学十分抗拒,可以不用去考SAT,这样能把更多精力用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上。
而事实也证明我们这样的策略是正确的,因为T同学把备考SAT的精力节省了下来,做出了其他更好的成绩。
所以从学生的整体情况看得出来,TA不属于那种标化很突出的学生,TA甚至连SAT分数都没有交。
所以其实很看重学术的大学,并不等于完全的“分控”。
T同学的学习能力,并不是体现在标化上。
“我想学商科”
“你可能不适合”
开始规划是在10年级的暑假,我当时第一次和T同学聊天时,觉得TA是一个非常有礼貌、说话非常有条理的学生。
交流时,我问TA有没有想要申请的专业方向。
TA当时很肯定地和我说“想学商科”。
“因为父母都是经商的,在他们的影响下,我自然而然地想要去学商科,觉得有这样一个family tradition。”
我接着问T同学:“除了父母对你的影响外,从你自身来讲,在商科你有什么特殊的兴趣,以及自己之前有做过什么相关的活动吗?”
这个时候T同学沉默了一段时间,TA说自己其实只是喜欢商科,但并没有和商科相关的活动。
但那个时候T同学自己申请了哥大夏校的商科课程。
我也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因为T同学一直想学商科,但没有这方面的经历,所以正好可以用哥大三周的夏校体验一下。
但在T同学上完夏校后,TA和我说商科好像也不是自己想象那样的,感觉跟TA之前想的好像不是那么一致。
所以我和TA说,其实现在还处于一个对专业探索的阶段,不用一定要把专业固定下来。可以到11年级暑假,再来确定专业,也不晚。
可以再从自身的特长、爱好、热情,自己喜欢干什么出发,把商科放一放,而回过头找找真正感兴趣的是什么。
其实在这个背后,除了是尊重学生的兴趣,也有从申请的角度考虑。
TA到了10年级暑假还完全没有商科相关的活动,从11年级这一年的时间去在商科方面从零开始做一些活动,出成绩是比较困难的。
特别是T同学的目标是Top10,想要冲刺排名这么高的学校,选择商科其实是不太合适的。
本身Top10里开设商科本科的就很少,也只有宾大沃顿了。
我自己是宾大毕业的,在读书时看到的沃顿学生,他们的那种气质给人感觉是比较aggressive的,他们是野心勃勃的。
但是从我和T同学的几次交流中来看,我觉得TA其实不太具有沃顿典型学生的性格特点。
因此在聊过几次后,特别是TA和我说了自己的一些爱好后,我开始慢慢把TA往人文社科方向引导,去做我们的活动规划。
在几次meeting中,TA也告诉我自己非常喜欢阅读和写作,喜欢拉小提琴,对环保也有关注,一直有在进行环保公益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