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30名校
申请体验
高端本科留学
高端本转留学
高端研究生留学
语言提升
背景提升
国内/海外名企实习
国内/海外名校科研
明德学堂

彰明德行 教育立人
扫一扫咨询
RD申请截止不足一周,很多学生都在焦头烂额的准备着自己的文书和申请材料,希望能收获梦校的青睐,一击即中。
小藤本次选取了录取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同学的分享内容,对很多正在备战RD的同学来说,有很大的价值——
9-11年级的同学,也可以提前参考规划起来。
快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从体制内到凭借高契合度活动,斩获JHU offer的学生是怎么突出重围的吧。
1
不算高大上但高度契合的活动
我在高中之前从来没有想过出国,一直在体制内按部就班地读书。
后来歪打误撞去了一所二线城市的普高国际部——一个淹没在北上广深名校之中的学校。
基于我并不突出的背景,能录取JHU实在是我意想不到的。
后来我想,能让我在一众申请者中脱颖而出的,就是和JHU高度契合的活动了。
我觉得我的活动列表突出的主要有两点:
一是领导力;
二是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我在高二的时候创办了一个约七八十人的志愿者社,主要的活动就是去到周边的小学做各类的讲座,包括环保、调节情绪,还有JHU很喜欢的疫情宣传。
对我而言,这个活动是最最重要的一个活动,我也多次在小文书里提到了它。
此外我还和几个同学一起制作了有关新冠的海报、小册子在周边宣传。
作为一个以public health出名的学校,JHU是特别喜欢看到学生有在这一方面的活动的。
此外,高一的时候我调研了当地的一种传统工艺品,重点采访了一个手艺人,为它写了研究报告并且拍摄了一个短片。
我在学校是学生会的主席,同时也分管了学校的小卖部。
暑假的时候我也有去当地的一家环保公司做他们的实验室助手,帮助里面的实验员检测水质。
夏校其实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经历(而且还挺贵)。
我11年级的时候有申请YYGS、Notre Dame的leadership seminar, pioneer。
但是!都被waitlist了!!!
本来已经不打算参加夏校了, 但后来觉得暑假没事做,还是去了cornell 的summer session,主题是introduction to organizations。
高一的暑假,我也有参加一个围绕如何在商业谈判中克服文化冲突的研究项目。
我觉得各种研究项目也是很能吸引JHU的招生官的。
总体来看,我认为自己的活动并没有很高大上,都是抓住身边的机会去持续性投入的活动。
只要付出时间和精力,招生官一定可以看见你的努力.
2
越难还越卷的标化:
托福不上110是不敢说话的
我的考试之路其实并不是很顺利。
高一3月份的时候想要考托福,但是因为疫情,线下的托福全部都取消了。
于是我在7月初的时候考了一次家庭版的托福,当时是108。
其实这个分数并不差,但是近几年国内托福成绩越来越卷,想要申请名校没有110都是不敢说话的。
和大多数的中国学生一样,我的阅读听力都是不差的,写作当我掌握了要领之后也变得很简单,问题就出在口语上。
对于我们这些国际部的学生而言,我们是没有一个很好的英语环境的。
我其实也就是考多练,以及找了一个好的老师帮我纠正发音,才最后出分的。
我觉得托福没有什么捷径,死记硬背模版和套路可以拿到一个正常的分数,但是想要高分就只能靠自己的日积月累。
标化考试对于我们这几届的学生来说,都是一个艰辛的过程。
虽然是test optional,但录得好的学生中很大一部分是有成绩的。
为了不让自己吃亏,我身边不乏有去新加坡和澳门考SAT的同学。
我自己一开始也是学SAT的,但后来一直遥遥无期的SAT考试让我有了转学ACT的想法。
犹豫了将近半年,我终于在高二的下学期开始学习ACT。
个人认为ACT的数学会比SAT数学涵盖的内容更广,不过对于中国学生而言还是简单的。
语法和SAT也差不多,并不是很难。
科学可能有些同学的问题就是做不完,不过我觉得可还行。
我的ACT其实是栽在了阅读上,35min的时间对于我来说真的很紧张,加上我一紧张就爆炸的心态让我的阅读最高也就考到了30分。
建议各位有意向考ACT并且英语基础一般的学弟学妹们一定要抓紧时间多看书,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和速度。
AP课很大一部分是我自学的,尤其是理科。
个人觉得如果有国内高中课基础的话学起来还是很轻松的,看看巴郎和真题就够了,但如果没有的话可能还是跟着老师学效果会比较好。
3
ED牛校一时爽,RD被拒一直“爽”
作为一个没有梦校的人,选校是一个异常曲折的过程。
从6月末我就开始了解不同的学校,当时我被duke漂亮的小花园深深吸引住了。
但是在暑假期间更加深入地了解其他学校后,因其较高的申请难度,我还是把duke排除在了ed备选校之外。
最终我和counselor定下的ed选校里有4所 — — NU, JHU, Cornell, Rice。
当时我一直在Rice还是NU之间纠结,Rice比较稳,但是ED选了它我可能会后悔,最终我决定在ED阶段去冲刺一下更前面的学校。
加上当时也有考虑学校周边的环境,我在9月的时候决定去尝试一下NU。
不过很遗憾的是我的ACT最终没有达到35分,考虑到NU还是很分控的, 我开始把更多的目光放到JHU上。
在更深入地了解后,我也因它浓厚的学术氛围和灵活的专业选择,爱上了这所学校。
对于如何去了解一个学校,我的建议是学校官网。
这是一个不错的资源,可以看到学校提供的课程是怎么样的,有哪些研究、交换、实习的机会等等。
但是在生活方面,可能去寻找一些过往学生的亲生经历,会比学校官网上抽象的信息有用的多。
在知乎、小红书这些社交媒体上都可以看到相关的内容。
选校的时候不能只考虑学校的排名,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学校的气质和学生是否符合。
比如JHU其实它的学生是比较nerdy一点的,社交生活也不是很丰富,学习方面也比较卷,更加适合一些能够并且想要静下心学习的同学。
如果是喜欢社交生活的同学建议去考虑一下别的学校(比如我个人很喜欢的USC)。
EA的话,我选的也都是大家常选的学校啦(毕竟也就那么几所有EA)。
RD本来打算把ED备选校全申一遍,也挑了文理学院和保底校。
其实除了美国之外,英国我也有申,申请都是和经济相关的专业。
基于我高中的AP课程和很多丰富的活动,我个人是更偏向去美国的。
所以并没有把很多心思放在英国上,甚至连ps都是截止前1周才开始写,又因为不满意一开始的版本,在截止前3天又临时赶出来了一篇文书。
把英国作为主方向的同学一定一定要认真写好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