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30名校
申请体验
高端本科留学
高端本转留学
高端研究生留学
语言提升
背景提升
国内/海外名企实习
国内/海外名校科研
明德学堂

彰明德行 教育立人
扫一扫咨询
很多同学在开始申请时,都会列一个申请大学清单,一般分为以下三档——
Reach(冲刺院校)、Match(匹配院校)、Safety(保底院校)。
看似只是一个简单的工作,但它关乎着精准定位的问题,是申请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环。
冲刺院校和匹配院校不消多说,这是所有申请者都会拼尽全力去争取的。
但大家在做关于保底院校的选择时,就显得没有那么上心了,等到真的只能去保底校的时候又后悔自己当初没有好好选。
知乎上就有这么个例子:“我以为自己怎么着也不会沦落到上保底校的地步,但真到了这一天,心里痛苦万分,抗拒到连校门都不想进去。”
这样看来,被保底校录了似乎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但大家可能还没发现了,近两年有件更坏的事倒是频繁发生——
往年胜券在握的学校录取率骤降,而平时多少有些看不上的保底校也开始频发拒信,某些热门专业的录取难度直逼名校......
很多同学都表示自己猝不及防就收到一个“全聚德”。
保底校不“保底”了,你还敢掉以轻心吗?
保底校,顾名思义就是确保能被录取的学校。
简单来说,以你自身条件为标准,录取成功率在80%以上的大学都可以成为你的保底校。
很多人都觉得申请成功率高一般就代表着水平不高,所以人们在谈起保底校时多少会有点瞧不上的感觉。
但保底校真的就代表着“差校”吗?我看未必哦~
你的保底校可能是别人的梦校
每个人的申请条件不同,所以申请学校的维度也就不一样。
举个例子,把冲刺院校定在Top30里的申请者,那么他的保底院校一般在Top50或者文理学院里;
相对的,把冲刺院校定在Top10的申请者,那他的保底校一般都定在Top30里。
同样是被当作保底校,谁又能说Top30是“差校”呢?
有些保底校,综排不高但专业很强
曾有人在说起自己冲刺失败,最终只能去到保底校的经历。
他说刚开始真的特别抗拒,但是去了之后又发现这所学校相当显山不漏水——
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2021年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127名,全美第76名,录取率一般在70%以上。
这组数据看起来平平无奇,但它的凯利商学院一直被认为是美国顶尖的商学院之一;Jacob音乐学院则与Juilliard音乐学院、Eastman音乐学院并列全美第一。
小藤在网上冲浪时经常会刷到:一个准留学生在晒出自己名校offer的同时,还晒出了保底校的拒信,一脸困惑......
保底校的门槛已经比名校还高了吗?离不离谱啊?
对此,小藤只想说:不离谱,且有根据。
申请者变得优秀的同时,
学校也在成长
举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录取难度日渐提升的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以前都被当作保底校的UIUC这两年真的很火,虽然一直被调侃为“玉米地里的大学”,但它的工科专业却是非常强,其中计算机专业更是在全球都享有盛誉。
在今年的U.S.News中,UIUC更是跻身进入Top50行列;在2020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它排世界Top45、全美Top28。
所以,如果你不努力的话,就会发现曾经看不上的保底校都已经高攀不起了。
被放了太多鸽子,终于爆发了
这些年,保底校们受够了“海王”的苦——好不容易逮着个优秀又合适的苗子发了offer,他转身就投进了其他大学的怀抱。
录取了不少,来的却不多。达不到入学率,学校只能又转头在waitlist里再选一波。
这种现象在标化可选之后愈演愈烈,保底校们不再对那些本来实力就很强的申请者抱有期待,反而会直接发拒信。
所以,被保底校发拒信的这口锅,就该迷茫的申请者们自己接着了。
被梦校录取却被保底校拒了,这说明你有运气还有实力;被梦校拒还被保底校拒,只能说明你确实没做好择校攻略。
三个方法,教你确定自己的保底校区间。
标化成绩达到学校公布的招生线水平
学校官网是了解一所学校最好的工具。
图为UIUC官网截图
你可以去官网查这所学校的SAT/ACT招生线,然后对比一下自己的标化成绩位于招生线的何种水平。
一般能排进前20%的话,录取成功率就不会低到哪儿去。
学校录取率最好在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