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30名校
申请体验
高端本科留学
高端本转留学
高端研究生留学
语言提升
背景提升
国内/海外名企实习
国内/海外名校科研
明德学堂

彰明德行 教育立人
扫一扫咨询
今天小藤想跟大家探讨一个问题:“什么是多元文化背景?”
从最近两年的录取中,大家应该也已经或多或少的了解了一些多元文化背景,很多T10、藤校的学生都是有多元文化背景的。
其中,大部分都是有跨民族、跨国等多地经历,这也正中美国招生的diversity。
那对于一直在国内且不是多民族的学生,怎么拥有/突出多元文化背景,提高竞争力?
其实,拥有多元文化背景的学生最重要的不是他们的血统、民族,而是用语言讲出多元文化的故事。
语言可以说是我们所有学习中最重要的部分,正如威斯康星大学语言研究所所长迪安娜·墨菲说:
“我无法想象一名追求拥有‘全球竞争力’的学子把语言学习排除在外。”
01
录取耶鲁、哥大、西北的
他们都拥有多语言背景
明德今年有录取耶鲁的同学会匈牙利语,翻译了匈牙利小说,进行了小说写作,录取到西北的学生学习了日语和意大利语。
之前录取哥大的同学会西语和俄语。
因为女朋友是俄罗斯姑娘,所以学习了俄语,学习西班牙语是因为喜欢西班牙的文化,同时在游戏中交了在阿根廷说西语的朋友。
还有录取到范德堡的同学,学了西语四年。通过西语,TA了解了西班牙整个国家,还有拉丁美洲的国家。
同时,TA还研究了拉丁裔、拉丁裔美国人在美国生活的一些历史问题、种族问题、教育平等公正的问题。
结合了TA对于政治和国际关系专业方向的兴趣。
美国博雅教育非常看重多元文化、学生探究精神、知识的融会贯通,而语言就是其中非常庞大且丰富的载体。
语言不仅是展现多元文化和博雅通识的形式,还是帮我们打开世界的工具,可以利用不同的语言来探索爱好,发展语言特长,从语言中体现我们的学术热情。
02
语言学是美国课程的刚需
除此之外,语言学也是美国大学非常重要的一门人文社科专业,很多大学都有开设,而且,在美国大学的校园中,第二语言的比重也正在增加。
知名教育网站hechingerreport曾有过这样一组报道:
从2008年到2018年,参加美国大学理事会组织的汉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日语或西班牙语预修课程考试的学生人数增加了68%。
从2010年到2015年,注明招聘双语员工的广告数量翻了一番。
康奈尔大学自2016年开始,已陆续开设了62门多语言课程,通常由掌握多种语言的研究生授课,课堂上以英语为主,穿插第二语言的学习。
杜克大学每年都会提供8到10门利用第二语言授课的课程,课程中的第二语言从阿拉伯语到印地语,从葡萄牙语到斯瓦希里语,都有开设。
多语言已经逐渐变成了一种刚需,大多数学生可能并不想成为语言学家,也不想拿语言博士学位,但他们确实需要学,也想学一门外语。
但是多于很多学生来说,学英语已经非常吃力了,想要学习更多的语言,就更是纸上谈兵。
03
我们在接受怎样的语言教育?
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请大家想一想自己是怎么学习英语的?
先从音标开始,再到单词、句子、阅读理解文章,不是纯语言理论,就是针对语言学习的应试技巧。
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将很多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扼杀,打压了下来,从这个阶段过来的学生都对此应该深有感触。
可是对比中美教育,大家就能发现,美国的教育模式下,大家对于语言以及一切事物都是抱有探索欲的。
语言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维特根斯坦曾在他的《逻辑哲学论》中提到:
语言的界限即世界的界限。
而真正的语言教育是指:任何语言的教导行为与学习行为,其内容涵盖文字形态、语音、语汇、语法、听解、会话、阅读与写作、来源等。
那在这里,我们是否可以换个思路,当我们学习一门语言时,不仅仅局限于它是一门语言,而是一个故事、一个历史、一个文化这样去感受——
04
我们需要一个能撬动语言兴趣的杠杆
为此,我们特地推出了——
15天语言学探索兴趣营
很多人看到“语言”二字会误解就是教“单词”,其实不然,甚至在初期,这个课程对记单词的帮助并不大,因为这是一个「讲故事」的课程。
比如我们的第一期课程就是:
为什么breakfast是由break和fast两部分构成的?
是不是从来没有思考过这样的问题。
其实fast来自宗教,而饮食上的fast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