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30名校
申请体验
高端本科留学
高端本转留学
高端研究生留学
语言提升
背景提升
国内/海外名企实习
国内/海外名校科研
明德学堂

彰明德行 教育立人
扫一扫咨询
周末佐治亚大学开始放榜,今年的12月中旬也将会迎来各个学校的早申放榜,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而在这之中,最令人沮丧的是,很多极致优秀的学生,被拒的很惨!就和近万人传阅的Michael Wang的故事一样。
Michael Wang是美国加州一名高中生。他的各项条件近乎完美:
加权GAP为4.67、ACT满分、SAT2230分(旧SAT满分2400,新SAT满分1600),考过了13门AP课;
参加了全国性的演讲、辩论赛和数学竞赛,拥有自己的特长,还在奥巴马就职典礼上表演节目,课余还参与了很多志愿者活动。
不管是从硬性的学术成绩来看,还是在体现自己软性实力的高含金量活动上,他都会是顶尖名校争抢的目标人选。
但出人意料的是,藤校几乎全部拒了他。
随着美本申请这场战役越打越难,近几年这种现象还愈演愈烈!像Michael Wang这样的学生,几乎遍地都是。
在美版知乎Quora上,关于为什么优秀的学生会被名校拒绝 的话题也引发了几十万人的关注。
很多人都把这种现象归结于“塔夫茨综合症”(Tufts Syndrome),但这实际上只是背后真相的冰山一角。
所以今天小藤来盘点一些优秀学生被拒的致命错误!
01
T30-T50大学:
就算你是最优秀的学生,
只要你敢申,我就敢拒!
优秀学生被拒的原因中,大家一定不陌生塔夫茨综合症学校。
这一名称源自塔夫茨大学。塔夫茨大学每年会收到数以万计的申请,但录取的学生中会有超过一半的人不会来读。
所以,招生官吸取经验教训,权衡利弊后拒绝掉那些过于优秀的学生或者放进waitlist中听天由命,而选择那些资质稍差但很有可能入读的学生。
塔夫茨综合症其实是一种高校的自我保护手段。学校内心并不是不想要这个学生,而是担心要不到这个学生,影响了自己的入读率。
入读率是许多权威排名,如U.S.News排名中的一项指标,它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校的排名。
学校排名越高,来申请和就读的学生就会越多,也就说明学校的声望越好。
一旦入学率太低,生源就会不足,很可能达不到招生目标,进而导致学费收入减少、教学资源过剩等一系列问题,这对学校的发展十分不利。
如果学生有藤校或者Top10的水平,却去申了T30-T50,其被拒风险也会大大提高。
所以在申请时不能单纯为了保证录取就胡乱选择一些学校,而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酌情考量。
02
“装模作样”的空壳子优秀,
名校一眼就能看穿!!!
美本申请虽然没有一个万能的公式,但也不是把申请系统显示的“标化、活动和文书”清单填满,完整上传提交就行。
学术上的“偷工减料”普遍存在,申请中,他们看似优秀,实际上为了在简历上展示一个无比完美的个人形象。
参加活动仅仅停留在“参加”层面。完全不去思考自己的价值、学术兴趣在哪里:
· 在模联、演讲和辩论活动中露露脸,就当作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拓展了眼界;
· 从乡村支教、海边捡拾垃圾、孤儿院走一遭,就以为做了公益活动,展现了社区服务精神和贡献度;
· 再在学校社团里挂一个社长、主席的空头头衔就证明了自己的领导能力;
· 最后利用几个月的时间,用竞赛、没有含金量的夏校或者高价买一个科研来显示自己的学术水平。
申请列表上,乍一看确实光鲜亮丽,实则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如果美本申请就只是在填补空缺,那人人好像皆可被哈耶普斯麻录取。
学生无止境地追求课外活动,提高各项成绩,不仅仅侵占了自己的空余时间,还牺牲了进行自我探索的机会。
结果,根本就没有任何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喜爱的事情上,只是为了做而做。
看着多而全,实际上与自己申请紧密相关的没几个,“全面”相当于每个方面都很“平庸”,多而不精,也就等于一无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