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明德行   教育立人

4008884251

扫一扫咨询

Gap一年从T40到Top5!相同成绩,二次申请闯进冲刺校,“开挂”背后凭的是什么?

专业解析 院校排名 录取捷报 干货分享

谈到美本申请,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内卷、同质化严重。很多人意识到这一点,但还是会下意识地加入到这样的行列中。
 
那如何才能从这样的怪圈中跳出来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家要敢于屏蔽外界的声音,让孩子回到自己的小宇宙中。
 
这也是明德导师一贯的坚持:规划申请不仅仅是让学生上名校,更重要的是引导孩子听见自己的声音
 
今年被Top5韦尔斯利学院录取的明德学员F同学就是最好的证明。
 
F同学去年的本新录取结果不理想,只去到了Top40的大学。
 
她完全可以去就读,再通过转学的方式进入梦校,但是不愿勉强的她果断选择Gap一年。
 
并在今年7月份找到我们,在导师的帮助下,她以同样的背景条件申到了Top5的韦尔斯利学院
 

 
 

Sylvia Wang
明德立人首席执行导师
 

 
2023FalI韦尔斯利学院、纽大商学院、巴布森学院录取导师
南开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
NACAC全美大学招生联盟成员顾问
*为方便阅读,内容以第一人称展开
 
01
招生官不会在意Gap与否,
他们只想知道
Gap期间学生如何自我管理!
 
这个孩子的知识储备很丰富,从小到大一直在接触英美文学。她会写诗,写过的7篇英文诗中6篇都获奖了。
 
初次面对面聊天时,能明显感受到她身上人文、学者气质
 
每每谈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比如喜欢的作者、希腊或欧美神话等,她都侃侃而谈,能做到讲一小时都不带歇的。
  

但她同样也“爱憎分明”,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一刻都不能忍受。
 
比如,之前参加辩论赛,打到中途她发现,正反方驳斥各自观点很无聊,之后就再也没有参加过辩论赛了。
 
所以,当谈到她不愿勉强而选择Gap这件事时,我并不惊讶。
 
选择Gap其实很常见,尤其是疫情期间。
 
在申请时,学生是否有Gap的经历不重要,对于招生官而言最重要的是把Gap的理由说得合情合理
 
当初给F同学梳理Gap原因的时候,我第一反应就是,这个孩子本新录取结果不满意而选择Gap是一大原因,但这并不是核心点
 
因为在我深入了解了之后发现,真正促使这个孩子改变决定的是,她对家族病史这一领域的兴趣
 

 
高中阶段学业压力大,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做研究,所以高三下学期虽然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但她更想利用这一年时间集中去做调研
 
而且,这个孩子真的是在一年时间里去做了有关阿尔兹海默症和胃癌的这2个医疗方向的科研。
 
深入了解了家族史的病症,并有2篇论文的产出,也算完成了她当初的愿望。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陈述Gap理由要讲究方法
 
当然,F同学因为本新结果不满意而Gap,这是事实,但是招生官不会在意这些。
 
他们更关注学生在这期间做了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自己又是如何解决的
 
比起只告诉招生官自己不喜欢本新录取的结果,孩子利用Gap去完成自己的学术研究更具有说服力,这也是一个最佳的陈述逻辑

 

02
专业选择讲究谋略,
没有最佳,只有最合适
 
受家庭影响和Gap期间做了2个医疗方向的科研,这个孩子今年7月份找到我们时,直言意向专业就是医学统计
 
但不管是孩子整个人展现出来的气质,还是已有的其他背景活动,都与医学统计毫无关系,而是与文学和写作挂钩:
 
 
· 她参加过人文社科竞赛天花板的John Locke,并获得了high commendation入围奖;
 
· 参与了4个与诗歌相关的竞赛,都获得了很高的奖项;
 
· 创办过一个公益型的读书营,帮助初中学生提升阅读技能;
 
· 还参加过一个全国性的集资活动,在其中她通过撰写推文的方法来推广活动、拉赞助。
 
我非常理解孩子想要选择医学统计专业这种想法,她情感非常细腻,也有着蓬勃的生命力,她想用自己的知识去帮到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