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30名校
申请体验
高端本科留学
高端本转留学
高端研究生留学
语言提升
背景提升
国内/海外名企实习
国内/海外名校科研
明德学堂

彰明德行 教育立人
扫一扫咨询
近年来,我们一直崇尚着跟亚式教育的相左的西式教育或美式教育;
当你在百度上搜索“亚式教育”的信息时,立刻会出现从各种角度批评亚式教育的文章,几乎没有一条正面评价。
亚式教育给我们大多数人的印象是:
“过于严苛,为了考试而学习”
“忽略创新和质疑,孩子缺乏独立思考能力”
“不像西式教育那样自由,忽略孩子个体,培养的全是螺丝钉”......
它真的如此不堪吗?
一位在西方精英教育体系下土生土长的英国爸爸,把亚式教育的一些理念用在了自家孩子身上,并对其连连称赞,我们看看是怎么回事?
海南专科和英国剑桥组成的
跨国家庭
作为抖音常客,小编最喜欢的一个海外家庭博主账号就是——泽西岛岛主(妻子-中国人)和泽西岛辉哥(丈夫-英国人)一家;
女主人是海南人,专科毕业,操着一口地道的海南口音,男主人是英国人,剑桥物理系的高材生,很多年前就开了自己的IT公司;
作为最受热议的一组跨国家庭,网友们讨论最多的点就是:
“这个长得黑黑的、有点像凤姐的海南小妹和剑桥物理系毕业的英国老公是怎么走到一起的啊...?”
但只要你多看几条他们家庭的视频,就会发现,两个灵魂互相吸引的人,一起相爱、生活、孕育家庭是多么正常且美好的事情。
女主人是大大咧咧的性格,负责搞笑,一件可能在我们眼中很平常的事,可以被她讲得精彩至极。
男主人温文尔雅,帅气顾家,家里小孩的教育几乎全包!被网友们称为“人类高质量男性”;
他们有三个孩子——文静好学的姐姐、聪明可爱的妹妹、时熊时贴心的弟弟;
三个孩子性格各异,也有鸡飞狗跳的日常,特别年龄最小的弟弟,但最后在这位剑桥爸爸的“调教”下,竟也在慢慢变成冲英国顶级私立名校的苗子。
一个让人头疼的小男孩
被亚式教育培养成了学霸
在男主(泽西岛辉哥)的抖音里,有很多家长们关心的孩子教养问题,作为理工男,他的每条视频都是硬核干货,毫无水分。
其中对亚式教育的肯定和称赞,要从他的小儿子路易的故事说起...
路易的性格有点随妈妈,从小调皮好动,对学习的专注力一开始非常差;
两个姐姐都在安静写作业,他往往坚持不到一会儿就玩起了自己的恐龙玩具;
泽西岛岛主的家教是很严格的,孩子做了不该做的事,是必须要进行惩罚的,在小路易这里却完全不管用;
跟大多数的熊孩子一样,他也一度令爸爸妈妈和学校老师头疼......
头疼归头疼,在岛主家里,有两件事是他们夫妻一直在坚持的,第一是持续阅读,第二就是尽量帮助孩子找到他们喜欢的领域;
家里长年累月的阅读氛围,小路易耳濡目染,读得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好;
但第二件事,在路易身上就没有那么容易实现了,在换了N个赛道之后,路易的心被象棋俘获了...
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爸爸耐心陪着他一点点探索;
在兴趣和天赋的双重作用下,路易很快拿到了各项大奖;
妈妈也在视频中很自豪地说:感觉路易也有望冲名校了(优质的教育资源都要靠抢,全球都一样)
也因为这个原因,爸爸专门发了一期关于讨论中国象棋和亚式教育的视频——
英国的私立教育系统是全球有名的,我三个孩子都在这里上学;
但今天我却想讲讲亚式教育,哪些方面比西方教育要强。
我儿子很喜欢下棋,我大力支持,但我支持他的原因,你可能猜不到;
象棋可以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也可以提高他的自控能力,最重要的不是这两点,而是让他“输”!
接着,他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
美国某所学校进行了一项测试,有几十个学生家庭参与进来。
一半是亚洲家庭背景,一半西方家庭背景。
考试内容都是一样的,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有些超纲的题目。
当然,这项测试的目的和大多数对比中西方教育的测试不一样,不是那种“比较哪种背景的学生成绩更好、学力更强?”的测试。
而是主要目的为,《考完试之后,学生的情绪与家长的应对方法》:
当孩子失落地出来后,和父母的沟通分为两种情况:
- 西方的父母会安慰孩子,以保护孩子为主,转移孩子的注意力。逃离困难的心情。
- 亚洲的父母却不同,他们给孩子的爱不比西方父母的要少,但他们会直接去面对“很难”这个问题,“下次努力就可以了”
国内群嘲的亚式教育
却被剑桥爸爸盛赞
他认为亚式教育和西方教育本身没有错,也没有高低之分,但家长长久的教育方式对于孩子的影响肯定是有的。
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西方教育理念,其主要原则是:
孩子不能受到任何的伤害,包括心理伤害,慢慢发展到不能让孩子受到打击,甚至体验到失败;
让人意外的是,在这样保护的环境下,美国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率还是急剧上升。
虽然相关性可能并非因果,但这位爸爸认为这两件事是有关联的;
孩子小的时候,他们的免疫系统必须接触环境才能发展的健全,你把孩子在一个“无菌”的环境中养大,肯定是不好的,心理健康也不例外;
他甚至对西方的现在的教育氛围产生了一些怀疑,觉得这种氛围越加变成那种“无菌的心理环境”;
小路易下棋输了,虽然他痛苦哭闹,但他现在学会处理这种心情,对他的未来是很重要的“疫苗”!
除了中国象棋,这位爸爸还有很多教育方式,有“亚式教育”的影子。
#1.关于5、6岁的孩子是否该学习编程剑桥爸爸:会编程和会说话一样重要
例如让孩子从学龄前就开始学编程这一点,很多父母会觉得:字都没认会,还学编程?是不是太卷了
但剑桥爸爸认为:5、6岁的孩子会编程和会说话一样重要
掌握编程语言并不是指孩子未来都要去做程序员,而是要将“编程”当作和英语中文一样的常规语言来看待,这样对于孩子未来的无限可能性会有更大帮助。
同时他也不建议家长去报班,而是将编程比作“骑自行车”。
把电脑交给孩子(他推荐了一个免费的儿童编程入门软件scratch,是他MIT的同学制作的),父母不要进行任何引导、不要要求他一定要做什么,就是让他自己去玩。
#2:关于是否让孩子用(玩)电子产品剑桥爸爸:我会撤销孩子们的电脑账号,但是...
当剑桥爸爸说,自己惩罚孩子不许玩电脑的时候,有很多刚关注的家长觉得“哇,这也太亚洲家长了吧!”
但让我们来听听剑桥爸爸的理由:
为了避免孩子过于沉迷手机和iPad,不如直接提供3台孩子随时可以用的电脑,但要让孩子理解,【电脑不是玩具】,爸爸妈妈平时也会用这些电脑工作赚钱,爸爸妈妈信任你们,所以把电脑交给你们。
当有孩子“辜负了家长的信任”的时候,剑桥爸爸会撤销孩子的电脑使用权,直到他重新意识到电脑存在的意义。
小编看完都不禁感叹:有学识的家庭,教育孩子就是不一样啊...
亚式教育vs西式教育
到底该如何抉择
当然,泽西岛一家人还有很多我们国内家长可以学习的点:
例如当孩子突然因为一些事情情绪失控,大喊“我不爱你们(父母)了,你们对我不好!”
这时候父母首先要做的是,不要急着去讲道理,而是给孩子一个拥抱,“哪怕这样我也爱你(孩子)。”
学会直接说爱,表达爱意,可能是中国孩子和家长们不常接触的一点。
“亚式教育”不是一味的让孩子面对挫折,而是培养他们对于挫折的处理方式和应对心态。如果挫折教育太强烈,孩子也可能会一蹶不振,这里有个专有名词叫“习得性失助”;
到底什么样的挫折在孩子的承受范围内?什么样的冲击是好的?什么样是有害的?
剑桥爸爸总结出了3个可供参考的建议——#1.冲击是必须在孩子能承受的范围之内
超出孩子能承受的范围以外,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
#2.必须有父母不断的有爱支持
挫折教育的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教育”这部分,它是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完成的。
有爸爸妈妈的鼓励和支持,孩子在面对挫折的时候才会更大胆地进行尝试。
#3.孩子必须认为他们能控制局面
如何扭转失败的局面,是挫折教育的重点之一。家长不需要成为领导者,整件事情的领导者一定是孩子本人。
有孩子自己来做决定要往什么方向改变,家长要做的只是辅助罢了。
许多中国父母期望找到一个亚、西方教育的中间地带,一个既尊重孩子们的兴趣、爱好、个性和“想象力”,又能培养他们锲而不舍地“努力工作”,走向成功的坦途。
我把它称作“快乐的中间值”。
- 收入差距小,社会福利体制较为完善的社会,由于孩子们长大后面临的竞争压力小,自由保护地养育方式较为流行,比如北欧的“放养式”、“乐观式”;
- 反之,贫富差距大,使得教育、训练等人力资本投资成为孩子未来生存竞争、成功的关键因素时,就会强化以“成就”为导向养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