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30名校
申请体验
高端本科留学
高端本转留学
高端研究生留学
语言提升
背景提升
国内/海外名企实习
国内/海外名校科研
明德学堂

彰明德行 教育立人
扫一扫咨询
美本申请和录取的过程是一件很棘手的工作。
里面涉及了成绩、标化、国际课程、活动、文书等非常多的方面。
每隔一段时间,在留学圈就会出现一些误导性的观点,让家长们分辨不出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客观的。
知名外网 collegevine 结合大学招生办的经验、以及收集到的各类学生案例,又新汇总出了一批观点,并指明它们对申请家庭非常不利。
小藤摘出了10个跟国际生申请直接相关的方面,以便给大家参考。
关于大学录取过程的 10个误区——美本申请的你一定要提前避坑!
误区一:
美本规划,从11年级开始就行
很多家长,即使孩子在初中升高中时,就已经决定了出国留学。但她们仍然会等到孩子11年级也就是高二开始,才会找机构正式准备留学规划事宜。
还有的甚至会等到12年级。
有家长可能会疑问:9-10年级不是把托福分数刷起来就可以了吗?
当然不是!
9-11年级也是你通过课外活动和课程学习,进行一系列专业和兴趣探索的宝贵时间。
孩子在这个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引导,往往让这些时间没有进行有效利用。
等到高二下学期、高三,正式进入申请季,再想着丰富自己的背景,已经来不及,而且这时去做,很可能让招生官觉得申请者是“功利的”。
最最危害的一点,就是你在最后的文书创作中,会缺乏素材、缺乏深度、缺乏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而这,往往就是名校牛娃跟普娃拉开差距根本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申请过来人提到的最后悔的事,都是“没早点开始准备”。
误区二:
一定要参加尽可能多的AP/IB课程
作为能充分证明自己能力的大学先修课程,很多人会认为:选得越多,证明学术兴趣越广泛,能力越强。
但事实是,美国大部分大学,对于我们到底应该学习多少门 AP 或 IB 课程,并没有什么固定的要求。
重质不重量,一直是招生官们的要求。
他们看重的是:你学习了对于你来说相对有挑战性的课程,而且保持了出色的成绩。
同时你参与的,应该是跟你个人兴趣和个人背景比较相关的课程;
例如你将来想学统计专业,那你可以选择数学、统计或微积分相关课程,而不一定非常去学习一门美国历史(大家都知道美国历史含金量高);
不信你看,这两年的申请,有学生3门AP照样录名校,也有学生10门AP连环被拒。
不知道的以为是“玄学”,其实一切都有迹可循。我们只是太过关注表象。数量不是决胜关键,选太多反而会成为你的压力和累赘,力所能及即可。
误区三:
“高中有1-2个不好的成绩,
我完蛋了”
有同学在高中就读期间,可能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导致成绩单上出现了C,就一直心里持续焦虑。
成绩这么差,觉得自己肯定跟Top30无缘了,早早就对自己丧失了信心,家长也跟着干着急,其实大可不必。
虽然我们最好能保持自己每学期的成绩,但如果真的发生了,也是可以弥补的。
对于美国招生官来说:
“有特殊情况造成的成绩不好是可以理解的,成绩单上的 C并不意味着你没有机会进入顶尖大学。”
假如你高一时拿了C,在逐渐适应高中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高三成绩提高了,反而更能体现你是在不断进步的;
也能反映出你坚持不懈的品格,也有自我调节、提高自己的方法。
其实最后实在不行,还可以尝试着找学校和老师,寻求一下帮助哒。
另外如果在艺术或体育等非学术课程中,有比较糟糕的成绩,也不用特别担心。招生官一般不会将此类课程成绩考虑进录取中(申艺术和体育的除外)。
误区四:
志愿服务,
不如科研竞赛有含金量
这一点,可能很多中国家长会想不通。
首先,社区和志愿服务,在美国大学招生官眼里,是必不可少的。很多美国高中都要求学生有社区服务时长。
但社群服务门槛低,每个人都有,通常不需要额外的才艺或领导技能,大多数学生都只是参加,浅尝辄止。
很多人认为,大学虽然有要求,但招生官们并不会通过这个活动对你印象深刻。有那时间,还不如多做做竞赛和科研,毕竟含金量高呀。
但是我想提醒大家,虽然志愿服务在众多活动中有些“泯然众人”,但做好了,对你的申请绝对很有价值!
它们不仅展示了您的热情所在,同时也最能体现你的社会责任感和个人品质。大学招生官挑选的就是有独特品质和独特能力的人。
我们要考虑的,不是志愿服务对我们有无意义,而是如何把它做得更持久、更精彩、更有影响力。
误区五:
音乐和运动类的活动,
可以给申请加很多分
刚闭幕的冬奥会,大家都看得很燃,特别是滑雪天才少女谷爱凌。
众所周知,美国大学很重视体育,很多申请者的材料上都会写自己是:xx乐团/球队队长,虽然有领导力,但是同质化很严重。
想仅通此类活动脱颖而出,不是不可以,但一定是你在这个领域非常强劲,仅是社团主席,可能也不太行。
当然,如果你在其中一个领域很有天赋:一名州级运动员或音乐家,那就另当别论了。
运动和音乐不仅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训练,更需要你有持之以恒的兴趣和毅力。
如果,你仅仅因为它可能对申请更有利,而去选择它,可能结果会与你背道而驰。
想通过运动为申请加很多分,对不起,除非你是天才。
误区六:
家庭责任不是课外活动
有些学生可能在学习之外,还肩负着家庭责任,例如在父母工作时照看弟弟妹妹,或经营家庭杂货店。
很多学生都觉得这微不足道,但是这对美国大学招生官来说,也是你责任感的体现。
另外,如果这些活动阻碍了你参加更正式的课外活动或影响你的学业,你也可以在申请的附加信息部分进一步说明。
所以,能够体现家庭责任的一些经历,也是可以作为你的课外活动的。
曾经我们就有学员通过自己照顾二胎妹妹的经历,得到大学招生官的人认可,录取进了梦校。
误区七:
夏校不能增加名校录取机会,
不上也罢
了解留学领域的家庭应该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