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明德行   教育立人

4008884251

扫一扫咨询

“考上了藤校,但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案例解析 本科新生 本科转学 夏校科研 学员分享

“学渣”,通常被认为是那些学习不好的学生,你很难将其与名校联系在一起。

 

然而在网上却有很多这样的问题:

 

“在名校当学渣是什么体验?”

 

“在清华北大当学渣是什么体验?”

 

“在常春藤当学渣是什么体验?”

 

在这些问题下,有各式各样的学生回答。

 

其中当然有一些是自嘲,他们并不能算作是“学渣”。但还有一些真正受到困扰的学生的回答,他们的焦虑和难过也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不禁让人去反思哪里出了问题。

 

 

  1

 

  特别失落,我本来是别人家的孩子,

  现在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

 

我们高中算是我们市比较好的国际学校了,我在我们班也算是拔尖的学生,是能在我妈和其他家长聊天时给她长脸的存在。

 

但是来到这里以后,全是别人家的孩子,全都是从小到大周围的人里最优秀的那一拨。而在这拨人里,也还是会有最优秀的一群人存在。

 

但你知道自己并不在其中。

 

这种巨大的落差感,让我觉得自己很渺小,心里开始失衡、开始钻牛角尖,失去对自己的认同感了,感觉自己一无是处。

 

 

  2

 

  他们都觉得我应该上藤校,

  但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考上了名校,然后呢?

 

还是凭着惯性继续学习、考试,像别的同学一样参加活动、社交,然后呢?

 

上了大学以后,我彻底迷茫了。

 

来留学是因为父母觉得这样更好,读藤校也是他们觉得既然留学了那就要读最好的。

 

来了以后感受到的是思想境界上的碾压。

 

 

听着同学们说为什么来这个学校时的侃侃而谈,我却只能在心里想着是因为它排名高;

 

听他们讲自己以后要做什么时的憧憬,而我学法律却只是因为以后好挣钱、当律师说出去也有面子。

 

做你自己,说起来挺简单的,可想想以往的这些经历,有多少是我自己想要的,又有多少是因为身边的人、因为环境的压力而选择的呢?

 

迷茫了以后学什么都没劲,慢慢沦为学渣我也不在乎了......

 

  3

 

  我觉得自己不配

 

别人玩的时候我在苦学,作业经常做不完,别人两小时能搞完的,我得写半天。经常写作业写到凌晨两点,每周都在赶作业。

 

人际关系也无法顾及,一有时间就睡觉,实在太累了。

 

结果成绩发下来还是below average,那些平时玩得很开心的人反而拿了A。

 

你不得不服气,这个世界上就是有智商情商都完爆你、精力还比你充沛的人存在,他们就是360度无死角的优秀。

 

而自己却那么辣鸡,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怎么能读这所学校的。

 

  4

 

  反正努力了也比不过他们,

  还努力做什么

 

在名校里同学们都很强,很多时候无论我怎么努力就是考不过他们,会有深深的无力感袭来,让人想放弃,反正也比不过他们,还白费力气做什么。

 

这样消极的想法占据了我的脑袋后,我也就走向了一条学渣不归路。

 

直到后来沉下心来反思的时候,才发现当时我不是输给了那些学神,而是输给了自己。

 

我忘了人生是和自己比的,努力了虽然比不上他们,但能比之前的自己更好。

 

 

  5

 

  价值多元,

  一个人甚至可以选择做学渣

 

学校里大神特别多,但我没有被碾压的感觉。

 

我们学校不排名,要知道的话需要去系办公室查询,我也不怎么关心别人的事情,所以也没感受到什么压力。

 

我觉得无论是工作还是考研,成绩只需要进入一个档次就行了,不一定非要是最好的,别人再高的GPA也和我没什么关系。

 

优秀的人那么多,只要我不凑上去求碾压,他们也对我没什么影响。

 

我就做一个快乐的“学渣”又如何?

 

 

  6

 

  其实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

 

刚到学校的时候,觉得周围那些同学都是一群神仙,什么竞赛大奖都有、参与的科研项目一个比一个牛......

 

但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觉得身边的人变得普通了起来。

 

可能是一开始的光环慢慢消失了,可能是自己也在成长,也可能是心态调整了过来。

 

意识到除了凤毛麟角的天才之外,大部分都只是普通人,而当一个普通人也没什么不好。 

 

  名校学生都会经历的落差与焦虑

 

在所有这些回答的背后,是名校学生们都会经历的落差感、无力感、焦虑、压力......

 

有些同学调整了心态,安然度过了这种心灵震荡;而还有很多同学,却深深地陷在了这些情绪中,不知道如何走出来。

 

他们觉得挫败,觉得自己是学渣,但这些考入名校的学生,都曾经那么骄傲。

 

他们之前的人生大都很顺遂,都是身边同学里最优秀的那一个,但在进入名校之后,却猛然发现原来优秀的人还有那么多,自己这么弱小,自己什么都不是。

 

这种巨大的落差会对他们的内心产生强烈的冲击,而留学生们又身处异乡,更加感到孤独无助。

 

他们顶着名校光环,背负着父母的厚望,很多人只能在痛苦中继续逼自己更加努力,直到在绷不住的某一天爆发。

 

其实名校学生患抑郁症、甚至自杀的消息,早已不是新闻,但太多家长在紧皱眉头之后,总是安慰自己肯定不会是我家孩子。

 

但每一个留学生的内心,都经历过了这些动荡。


  没有一个父母希望孩子难过

 

没有一个父母,会希望自己的孩子经历那些内心折磨。

 

从小到大,只希望一切都给他最好的。最好的牛奶、最好的玩具、最好的学校、最好的教育......

 

父母总有担不完的心,怕孩子在学校受欺负、怕吃得不营养、怕遇到什么危险的事......

 

自己走过的弯路,总希望能不让孩子再走了;自己受过的苦,希望孩子可以不用再受了。

 

倾其所有,只想要给孩子最好的一切,给他一个更好的未来。

 

 

  把留学之路交还给孩子


  也正是这样为了孩子好的心态,让家长有了操不完的心,也让孩子躲在了象牙塔里。

其实在问很多留学生,为什么要出国留学时,大部分的回答都是这样的:

 

因为周围的同学都出国读书了;

 

因为从初中就开始准备留学了,自然而然就去了;

 

因为爸妈朋友的孩子都出国留学了......

 

很多学生出国留学的决定并不是由自己选择的。

 

 

当然,因为留学申请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基本上在9、10年级的时候就决定了,而十几岁的孩子可能并不太能够搞明白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这也无可厚非。

 

但是,在留学申请的整个过程中,绝大部分都是家长在操心着急,而孩子躲在了家长的身后。

 

很多留学申请的讲座都是家长去听的,很多留学交流群也都是家长在里面讨论,在找中介咨询时也是家长替孩子回答问题、替他说话...   


这样对孩子长期发展而言,其实是不太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