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明德行   教育立人

4006925858

扫一扫咨询

孩子能否录藤校,父母的这「6个行为」很关键...

专业解析 院校排名 录取捷报 干货分享

美国心理协会曾发表一项研究显示,在过去20年里,来自父母的大学选择压力一直在上升,不幸的是,孩子们的完美主义也随之上升

 

该研究的作者、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心理与行为科学系助理教授Thomas Curran 说,完美主义会导致焦虑和抑郁情绪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发布的《中国青年发展报告》显示:

 

我国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约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

 

2021年人民日报更是直接表示青少年抑郁症并不“小众”,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许多孩子深陷其中。


而之所以会有惊人的数据,很大原因在于学习压力过大,追求高分、追求名校的目标压得许多孩子难以喘气 有不少例子是原本成绩优秀的孩子,却突然出现异常,一到学校就头疼、心慌,甚至恶心、呕吐,无法正常学习。 也有申请美本的学生,因为没拿到目标院校Offer而倍感焦虑,表示自己非常痛苦快致郁的情况。 



对于隐喻的家庭成绩单来说,进入一流学校变得越来越难,也越来越重要,这似乎象征着家长把孩子养得有多好。
给孩子最好教育的压力确实存在,但最好的教育并不一定是从进入藤校和Top30中获得的。 在申请大学过程中,父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更多地应该是同行者、帮助者,而非强迫者、施压者 应该是把决定权给到孩子,最大限度地提高孩子自己做出正确决定的能力。 美国第二大新闻频道CNN的作家Madeline Holcombe就曾对父母在孩子的申请中应该怎么做提了自己的建议。
小藤将她的观点整合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各位家长有所启发~


1.  听从自己

内心的价值观

 大学录取过程中会存在很多声音。
社交媒体上也会看到很多来自辅导员、学院和其他家长表达的观点,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什么才是正确的呢? 这时候各位家长应该静下心,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我究竟真正想为我的孩子做什么?” 如果我们回到这个问题的起点,答案就非常清晰: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快乐,希望他们能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有担当的人

 

而非为了炫耀,为了攀比去追逐名校,以上最好的大学、赚最多的钱作为孩子人生路上唯一正确的目标。

 那么父母要如何向孩子传递这种观念? 在日常教育中不能单纯把重点放在如何进入一所名校上,而要更多地教育孩子什么是他们想要的生活,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多种方式上 比如,在去年讨论度非常高的“牛津学霸”朱雯琪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图朱雯琪,源自Google


16岁考入牛津,20岁进入华尔街年薪百万,24岁重返牛津校园读研,并以年级第一成绩毕业,现在继续在牛津读博深造。
这听起来妥妥就是从小到大一直优秀的学霸人生。 然而事实是,朱雯琪在小学的时候被同学嘲笑和排挤,变得非常自卑不爱去学校,经常旷课导致被学校退学。 但她的父母并没有因此责怪她,或者是强迫她去上学 反而开始了一段在家自学的历程,她也由此发现了自己对数学的兴趣,2年时间她就学完了要在学校学6年的课程。 后来进入了氛围良好的国际高中,加上良好的学习基础,学术路上一路开挂。 朱雯琪的父母并不单纯以追求名校为唯一目标,而是选择真正对孩子好的方式,带着孩子以另外一种方式实现人生目标


2. 保证无条件的爱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位父母都希望看到的,但随着申请的难度升级,想进入名校并不是件那么容易的事。
对于父母来说,更重要的是要用无条件的爱和支持传递他们的期望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会很疑惑父母对自己的爱是不是有条件的。
在搜索互联网的发文帖子时,看到的结果和问题都让小藤倍感惊讶。
孩子们需要听到的是不管结果如何……不管发生什么,你都被爱着。
而不是“你如果考不上,就不是我的孩子”,而不是“我辛苦培养你多年,居然考得那么差,太让人失望”。
因此,无论你的孩子最终去往何方,千万别忘了对于他们来说,父母永远是最强大的后盾和港湾
如果让他们怀疑这一点,这将是他们人生中难以磨灭的伤痛的。

 

3. 在社交媒体上

谨慎发布孩子信息

 现在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社交媒体,同时也扩大了他人获取孩子最新信息的范围,这一点这将在申请中出现变故。 一方面如果家长把自己孩子的信息发布在社交媒体上展示:我家孩子要考哈耶普斯麻、我家孩子多努力学习、我家孩子获得了多少荣誉..... 如果一旦没考上名校那就是“人设崩塌”,无形之中会给孩子增加很大的申请压力 另一方面在社交媒体上“乱讲话”,也有可能导致到手的Offer就飞了。
Kaplan曾统计过一个数据,25%的大学招生官会浏览申请人的社交媒体,用来了解更多申请人的信息。



有个例子是一位被佛罗里达大学录取的学生,在社交媒体上用不当言论大肆讨论两个亚裔女生,并且还说出“很想打她们一顿”的话。
当时正处于反歧视运动的风口浪尖上,这位学生的言论引起众怒,也因此被佛大收回了offer。



因此社交媒体不仅仅只是表达自己想法的平台了,也是别人去了解你的一个渠道。 招生官会尽可能地去了解将被录取的学生情况,如果一不小心说错话,Offer分分钟被收回。 因此建议各位父母在大学录取过程中,不要在未经孩子们允许的情况下发布信息,或者提醒孩子注意在社交媒体上的言论 


 

 

4. 跟孩子一起探索

学习的乐趣

 教育之初,很多家长会以“培养孩子学习兴趣”作为起点,但慢慢就变成关注考试成绩、排名和录取率,学习的快乐性大大被削弱 与其关注学校排名,更建议在学习休息时间和孩子们一起做一些你们喜欢的事情,比如看一个能让你们都笑起来的节目;
或者是让孩子参与到家长们正在做的有趣的事情中来,比如烹饪、音乐或语言,以身作则地教授,实现快乐学习。 “快乐学习”其实是一种很宝贵的教育方式,只有好奇心和探索心能让学习像永动机一样,不断地持续进行下去,而不是枯燥得让人难以前行。 


 

5. 对孩子保持信心,

相信孩子的选择

 在申请大学过程中,名校不应该作为孩子成功与否的判断标志,而更多把申请大学这件事看作是孩子成年后做的第一个决定。 面对自身选择的时候,越是能有独立能力做出决定的孩子,他们会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会去寻求实现的路径 因此家长们对孩子表现出越有有信心,相信孩子有能力做出适合自己的决定,他们就越会成功。 作为父母应该放手让他们去选择,允许他们去走自己的路 


 

6. 最适合的不一定是

排名最高的

 进入了顶级名校就一定会过上梦想的生活,一定会从此走上人生巅峰吗? 答案是不一定。 是否进入顶级名校并不能直接得出,被录取学生日后的人生绝对会一帆风顺、畅通无阻的结论 

相反现实中也有不少案例是有的学生上了一流大学,却比没有上过大学的人混得还差。

 

肯塔基大学2018年的一项研究发现:


学校的选择性对男性未来的收入没有显着影响。

 

大学平均SAT成绩每增加 100 分,女性的收入就会增加14%。


企图希望进入一个顶尖大学,实现一劳永逸的成功是不现实的,相反注重提升自己的能力才是保持成功的关键。


有时候学校的地理位置、学校的规模或学校提供的学术课程、是否能与周围的人建立联系,激励自身都是择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 因此各位家长和孩子在择校的时候,建议不要过度关注排名,而是应该把重心放在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 比起一昧盲目地追求顶尖名校,我们更应该了解清楚孩子需要什么,更需要去帮助孩子发掘自身的潜力 给予他们足够的爱与耐性,一起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实现人生的目标。